产金企业惜售 黄金市场供求矛盾突出
来源:BB电子集团
发布时间:2002-12-19
浏览次数:741
元旦、春节前夕,正是企业大量购进黄金进行饰品加工、销售的旺季。然而,今年黄金市场却出现反常情况:用金企业向上海黄金交易所下单购金却很难买到货,绝大多数企业因此急得团团转。有企业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抱怨说:“本以为上海黄金交易所挂牌后,国内黄金市场供需关系会得到平衡,但目前的情况却让他们大失所望。”
供求矛盾日趋突出
筹备了1年多的上海金交所终于在10月30日正式挂牌运转,开业首天,黄金交易量为540千克,交易额达到4508万元,算是开了个好头。接下来几天,其成交量也不错,供需基本达到平衡。然而,供需平衡的时间维持不到半个月,其矛盾便渐渐出现了。随着元旦、春节的临近,用金企业需求量大增,而供货方的价格却越来越背离国际金价,并大大高于购买方预埋单的价格,因此无法通过报价系统自动撮合成交。据广州1家会员单位的代表介绍,他们单位本月初承接客户委托的黄金购买量为200多千克,其交易员半个多月来天天按老总指令,大清早便下订单,但直到昨天才购得10多千克黄金。
据上海金交所统计,开业1个半月来,其交易量累计10多吨。按上海金交所未开业前统计,每年我国用金量在150吨左右,平均每月的用金量10多吨。因此,即使今年的用金量与往年持平,按上海金交所目前这个成交量也远远满足不了用金企业的需求。
产金企业为何惜售
据悉,用金企业的困境已向上海金交所反映,上海金交所也做了一些协调工作。但有些事情不是上海金交所的协调就能解决的。
有用金企业代表认为,供求矛盾突出的重要原因是国内产金企业(金矿)惜售造成的。日前,国际黄金价格一路看涨,昨天达到每盎司337·6美元。而我国产金企业的卖单价位不仅天天跟着国际金价走高,而且还要高于国际金价。按近日的报价,一般每克高出国际金价0·5元至1元。说到底,产金企业并不希望立即成交,滞后抛出更能赚钱。这就是他们惜售的真正动机。而对于购买方,预埋下的买单往往与国际金价较为接近,所开价格每克一般不超过国际金价0·3元,结果往往因为价位相差过大而难以成交。
广东某黄金冶炼企业1位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上海金交所规定进入场内交易的黄金必须符合标准,成色和重量也作了严格规定。而我们金矿产出的黄金大多数未经提炼,很难符合上海金交所规定的交易标准,而将黄金提炼则会加重成本。”但是,那些未经提炼的黄金一般都会在场外交易。
有业界人士分析指出,供求双方说的都有理。应该说,是目前的政策空档为产金企业的惜售或作场外交易提供了机会。据知情人士透露,近半个月来,70%的用金企业在情急之下,频频与产金企业接触,进行场外交易。这样,供求双方在寻得暂时平衡的同时,也各得其利。作为供货方的金矿,把进不了上海金交所的黄金作场外交易既有理也有利————无需开发票,可以逃避大笔税款;而作为需求方,不符合标准的黄金价钱便宜,且符合他们作首饰加工的要求(据悉,目前市面上大量金首饰的含金量为99%),此外,场外交易比向上海金交所进货更快捷,更划算。
有分析人士认为,上海金交所目前也很尴尬,对已掌握的许多事情无能为力。因为,按开业计划,作为造市商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到目前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原因是,他们还没有得到进口黄金的许可证,不能通过国际市场购买黄金来调节国内市场。国内黄金需求有缺口在所难免。
市场呼唤加强监管
目前黄金市场供求矛盾演化的结果是:场外交易活跃于场内交易,这一现象已严重违背了上海金交所开业初衷,这是国家管理部门不愿看到的结果。而场外交易所带来的偷逃税、黄金走私等日趋严重的问题,监管部门不能不高度重视。
怎么办?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务之急是修订上海金交所的交易规则,迅速增加交易品种。如目前只有两个标准的黄金交易品种,可根据市场的需要,增加到4至5个,让成色低于999的黄金登堂入室,以杜绝场外交易。
要尽快发挥造市商的作用,尽快审议批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进口黄金的权限,只有造市商入市,从国外市场购进黄金,才能平衡国内的供需关系,从而解决产金企业抬价、惜售情况。
进一步理顺各大清算银行二级分行的资金清算网络。解决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二级分行间资金汇划清算不能当天达账的情况,缩短资金在途时间,减少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产供企业入场交易的积极性。
此外,上海金交所的库存规则也应予以修改。如低于6千克的黄金不能出库的规定目前看来不符合实际。由于大量的用金企业每天仅购买一二千克黄金,但必须等待及至6千克或6千克的倍数才能出库。用金企业认为,这个规定不改,将延误商机,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益,增加交易成本。
解决我国黄金市场供求矛盾已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