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pinion.caixin.com/2016-11-16/101007889.html
全球困境,非独拉美。拉美困境,显示出的是在全球困境下,无人能独善其身
11月16日,习近平主席开启第三次拉美之行,对厄瓜多尔、秘鲁、智利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APEC利马峰会。回顾过去的十年,拉美经济辉煌一时,曾经闪闪发光的“金砖”巴西陷入政治、经济动荡期,即使携举办世界杯、奥运会之威也无法刺激经济复苏,曾经的“石油明星”委内瑞拉更是风光不在。
此访三国厄瓜多尔、秘鲁、智利都是中国在拉美主要贸易伙伴,在矿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深入。但近年来,受强势美元和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影响,三国经济均进入了困难期,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也进入了“新常态”。因此,西方媒体和拉美国家舆论出现了所谓的“中国经济增速减缓、需求减少拖累了拉美经济”的论调,唱衰中拉合作前景。在此背景下,习近平第三次拉美之行将为中拉合作向纵向发展注入新的内容。中拉合作转型升级仍需靠结构性改革。
拉美经济陷入“增长困难期”
2008年金融危机后,拉美经济一时风光无限。2010年,拉美地区经济增速曾高达5.74%,以巴西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表现抢眼,大有超越传统西方经济强国之势。然而,此后,拉美经济开始了持续5年的下滑,特别是在2014年后,因结构性改革滞后、国际大宗商品需求萎缩,拉美各国普遍出现货币贬值、通胀攀升、债务高企等问题,经济增速放缓,部分国家甚至出现衰退。
2015年,拉美地区整体经济增速为-0.7%,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首次负增长。2016年10月29日,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机构在哥伦比亚卡塔赫纳发布拉美经济前景展望报告。报告预计,今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降幅为0.9%至1%,将连续第二年出现经济负增长。同时,经济形势持续不利将危害地区发展,2015年,有700万拉美人口陷于贫困,未来两年预计有2500万至3000万脆弱群体面临返贫风险。
其中,厄瓜多尔凭借其丰富的石油资源使其经济长期稳定发展,过去近十年经济增长率长期维持在4%左右,成为拉美左翼政权中经济最为稳定的国家。但2015年厄经济增长率仅为0.3%,今年“4·16”大地震更让厄经济雪上加霜,直接损失高达30亿美元。
秘鲁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在拉美居中等水平。自2002年以来,秘鲁经济年均增长率达6%,但受矿产品市场低迷,传统农业、矿业和渔业产值下降及政府腐败、应对社会问题乏力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速有所下滑。2015年,经济增长率为3.2%,通胀率为4.2%,超出政府年初预期。2016年第一季度失业率已达6.9%,尤其利马首都圈失业率达7.4%,就业形势堪忧。
智利堪称拉美经济社会发展的“优等生”,近10年来保持着5%以上的稳定经济增长率,人均GDP拉美第一,并于2010年加入发达国家的俱乐部OECD。但作为全世界最大的铜矿生产国,受国际铜价格低迷影响,近年经济开始下滑。智利主要经济机构预测,2016年智利经济增长率仅在1.6%-1.8%之间,失业率可能高达8.5%。
拉美经济进入“转型换档期”
拉美经济衰退与其经济结构的脆弱性密不可分。
一是经济结构单一。拉美地区铜、铝、石油、黄金等资源丰富,经济社会改革缓慢和现代化不足,改革动力不足。厄瓜多尔靠石油经济维持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随着石油价格低迷,经济结构性矛盾开始突出。秘鲁和智利出口以矿产品和初级农产品为主,在国际大宗商品需求萎缩、价格持续下跌形势下,破坏了其对抗经济周期能力。
二是国内市场容量小,产业体系单一,竞争力不足。拉美国家执政者往往靠提高社会福利来争取民众支持,并没有强化市场竞争力,劳动保护及工会体系不完善,分配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无法支撑内需增长,随着经济下滑,社会矛盾再次显现。
三是劳动生产率低。有研究表明,受融资成本高、赋税较重及国家征收等经济结构因素阻碍,以及教育水平较低、生产技术落后等基础条件制约,拉美地区实际劳动生产率与其经济社会结构较为类似的东南亚地区相比,仅为后者的50%。
四是地区一体化程度低。长期以来,拉美国家政治处于左翼、右翼周期性摇摆,治国理念往往纠结于本国短期利益,对于推动地区一体化意愿不高,难以从全局高度推动经济结构性改革。
当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际贸易增速放缓这一系列问题相互纠缠、积重难返,拉美各国已无法简单通过加大投资、降低赋税、提高教育水平等措施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急需加速经济结构性改革进程,重塑市场体系与社会制度,提高市场公平秩序、科技创新能力及社会公平体制,促进可持续发展。
中拉资源合作经历过快速增长期
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经历高增长,对原材料和能源的需求不断上升,作为世界上主要的矿产区和石油产地,中拉合作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增长期”。中国巴西矿产资源合作,中国委内瑞拉、中国厄瓜多尔石油合作成为中拉合作的典范。
厄瓜多尔与中国签订了多期“石油换贷款”协议,中国不仅成为厄瓜多尔石油最大的进口国,而且成为厄水电站最大的承建商,厄石油经济助推厄经济在近十年中取得了稳定增长,减贫人口超过百万。
秘鲁是拉丁美洲唯一与中国既有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又有自贸协定的国家。2014年,中国成为秘鲁最大进口来源国、出口市场和贸易伙伴。2015年,秘鲁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159.4亿美元,其中秘鲁对中国出口73.4亿美元,增长4.5%,占秘鲁出口总额的22.1%。截至2015年10月,8家中国矿业公司已经占据了秘鲁矿业项目保有股份总额的34%(190亿美元/560亿美元),中资对秘鲁石油、天然气和渔业等领域的投资也不断增长。2015年,中国对秘鲁矿业投资达到了191.189亿美元,成为秘鲁主要的矿业投资者。
智利是第一个与中国签署关于中国入世双边协议的拉美国家,也是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第一个与中国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拉美国家。2005年11月,智利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双边贸易额从2004年的54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14年的约335亿美元,增长近6.2倍。2013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智利第一大贸易伙伴。智利对中国的出口占到智利向整个亚太地区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
中拉产业升级迎来战略机遇期
中共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对拉美的多次访问,推动中拉合作进入“加速期”,习近平提出的“1+3+6中拉合作新框架”为中拉合作注入活力,使中拉全面合作进入快车道。中拉合作再次迎来“战略机遇期”。
厄瓜多尔政府正努力推进“美好生活社会主义”目标,力争摆脱经济发展的瓶颈,改变过度依赖初级产品出口经济模式,加快工业化进程,希望争取中方在基础设施建设、太平洋炼油厂建设、水电站建设、工业建设等方面的投资,为其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助力。
秘鲁的矿产品和鱼粉最大出口国是中国,而且大量进口中国的电信设备、汽车、工程和矿业机械等产品,华为、联想等品牌深受秘鲁消费者欢迎。近年来,秘虽积极推进矿产、油气、水电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与技术支持,成效有限。中国在这些领域具有资金、技术、人才方面的强大优势,可实现优势互补。
智利是拉美国家发展的模范,凭借其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吸引大量外国投资。截止2015年,智利的外资流入已占拉美外资总流入额的13.8%,是拉美地区第三大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相比中智贸易,中国在智利的投资一直停滞不前。据统计,中国对拉美国家1000亿美元的投资,对智利直接投资金额仅为4亿美元。因此,智利希望中国加大对智利的直接投资,从现有的以初级产品贸易为主向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合作、信息产业合作等高端产业合作转型,助力智利成为南美信息产业中心和金融中心。
中拉合作期待“深度对接期”
近两年,全球经济低速增长“新常态”倒逼拉美经济改革,拉美国家为财政“瘦身”同时,也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加大科技投入和培植新兴产业提升产业附加值为经济“健身”,修正产业结构单一的短板。
实际上,拉美国家领导都对经济结构性改革的迫切必要性有深刻认识。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经济学科班出身,是留学欧美的“海归经济学博士”,素有“经济学家总统”的美誉,其上台初期就力图改变厄瓜多尔经济过于依赖初级产品出口的局面,推动厄经济工业化进程;秘鲁总统库琴斯基长期在世界银行和秘经济部门任要职,上任就提出了秘鲁“促进工业化和经济多元化”的设想,将外国投资从单纯采矿扩展到矿产品加工和冶炼环节,以刺激就业增长;智利政府希望改变经济结构单一的弊端,将智利打造成自由贸易、金融中心和能源服务中心,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对拉美地区资源需求下滑,“一带一路”战略带动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中拉合作正面临着结构性转型升级。双方的结构性调整需求为中拉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正如习近平多次就中拉关系强调的“当前中拉关系正处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拉携手推进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共建中拉命运共同体,为双方各领域合作开辟了广阔前景”,新形势下中拉合作亟须进一步“调结构,促升级”。
进一步调整初级产品合作结构。目前中国和厄、秘、智三国的矿业能源合作主要基于勘探和开采等上游领域的合作,未来双方可逐渐向初级产品加工、物流、市场分销等下游产业链延伸。中方在三国矿业部门的投资应逐渐注重与当地社会的联系和利益分配,确保投资能够惠及当地民众,五矿、中铝等企业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以及加强环境保护。进一步拓展中拉在其他自然资源领域,尤其是农产品、渔业的生产合作,扩大对秘农产品进口范畴,除了扩大农产品贸易规模外,可对农产品资源进行深加工,将产品出口到中国或欧美市场。
进一步调整自由贸易结构。目前,我国仅与智利、秘鲁两个拉美国家签有自贸协定,且未与其他拉美国家存在正在商签的协议。要进一步巩固G20杭州峰会关于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的成果,针对拉美市场开放、各国推动区域自由贸易安排的契机,进一步调整与拉美国家商签自贸协议,推动拉美市场一体化进程。
进一步调整中拉制造业企业合作结构。深化与厄瓜多尔在石化、能源、造船、矿产冶炼等工业产业的合作,促进厄工业化进程;加强与秘鲁在矿产冶炼、纺织机械、产业园区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促进秘鲁经济多元化发展;加大与智利共建信息产业的力度,利用双方共建跨海光缆的计划,推动“互联网+”和电子贸易的发展。
进一步调整中拉金融合作结构。创新中拉金融合作模式,在拉美地区合作论坛的框架下,通过专项贷款、优惠贷款、合作基金、共同融资等方式,拓展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发挥美洲开发银行、加勒比开发银行、拉美开发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等区域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平台作用,进一步拓宽中拉金融合作渠道。扩大人民币在利用中拉贸易作为计价和结算货币的优势,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进一步调整中拉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结构。拉美国家致力于经济转型升级,不断优先市场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运输设施,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中方企业应进一步改变原有中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作以G-G模式(政府对政府)的固有思维,强化市场竞争意识,以PPP等模式参与拉美基础设施建设。中拉双方要共同面对经济下行的调整,不仅要在短期内积极回应拉美国家现实关切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积极参与厄太平洋炼油厂项目、秘鲁沿海城际铁路、智利“两洋隧道”项目建设,也要在“两洋铁路”等远期重大战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强协调沟通,优化可行性方案,为未来中拉合作奠定战略基础。
后记
拉美既有其历史文化的深厚内涵,又有其经济发展的独特之处,而与美国地缘上的关系更使其国际定位增添诸多复杂性。
尤其在当前,随着“非典型政客”特朗普入主白宫,被美视为其战略“后院”的拉美开始研究可能的美国对拉美新政策。特朗普竞选期间对拉美的“狂言”是否只是竞选之需?最终落点几何?
但无论如何,中拉合作都是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中国和拉美虽然相距遥远,但从历史看,双方友好源远流长。从现实看,中国从未想以所谓的“占领美战略后院”作为与拉美合作的目的,而是共同发展。
全球困境,非独拉美。拉美困境,显示出的是在全球困境下,无人能独善其身;也显示出,在全球困境下,无人能一力擒天。
面对经济困难,或许首先更需要人心相通。达成结构性改革的共识和实践,这才是双方的共同目标。(作者万喆是BB电子集团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