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的部队为什么被称为“铁军”?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5-21 浏览次数:869

叶挺的独立团在战斗中表现了无比的战斗力,勇猛善战,屡建殊功,被人们誉为“铁军”,这是什么原因呢?朱德同志曾经总结说:原因有三:(1)军队中有中共的组织;(2)有政治训练;(3)有广大的农民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1924年11月,中共在取得孙中山先生同意后,由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主持,先组建了“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一年之后,在铁甲车队的基础上扩建为独立团,叶挺担任团长。独立团属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实际上由中国共产党掌握。团长和营长都是共产党员,连一级干部大部分也是党员和团员担任,并在独立团内从上到下建立了党的组织。

 

为了建设一支革命军队,从1925年11月到1926年5月,在肇庆驻军期间,部队初步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开展了政治教育。周恩来曾指示:政治工作的任务是使“革命军队确实有革命观念”,使官兵懂得“革命军是党的军队,革命军的行动要依靠着党的政策”。

 

独立团根据中共指示,在干部中进行反贪污、反打骂的斗争,给士兵上政治课,宣讲革命道理,引导士兵认识国内外的政治形势,懂得革命军队同旧军队的根本区别。经过教育,士兵们逐渐认清并接受了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革命思想,革命热情更高了。通过密切军民关系、官兵关系,使整个部队面貌一新。独立团在建设一支革命军队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逐渐形成了同其他国民党单独领导的国民革命军显著不同的优点和特点。这就是坚持共产党的独立领导,重视士兵中的政治工作,扫除旧军队的恶习,培养勇敢的战斗风格。

 

1926年5月底,中共通过广东革命政府,派遣独立团负担北伐先遣队的重任,先期开赴湖南前线。独立团官兵肩负着中共嘱托,出师后接连在湖南、湖北打了许多硬仗,其中有四个战役对于促进北伐战争胜利,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第一仗是1926年6月4日攻打湖南攸县,首战告捷,打开了北伐军进入湖南的通路。8月26日至30日,又在汀泗桥和贺胜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后打了两个硬仗,击溃了吴佩孚的主力。最后于10月10日会同友军攻下了武昌城,取得了北伐战争的重大胜利。

 

独立团在整个北伐进军过程中,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有力支援和配合。例如在攻打平江县城的战斗中,当地党组织充分发动工人、农民和学生,组成交通队、向导队、运输队等,积极支援部队作战,有的人还英勇参与了战斗,此役结果我方仅以伤亡100余人的最少牺牲,取得了生俘守敌官兵6000余人的最大胜利。独立团在战斗中,还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怕牺牲,冲锋在前。9月北伐军围攻武昌城,独立团一营被指定为奋勇队,由于有了共产党员的带头作用,全体官兵浴血奋战,前赴后继,抢先登城。共产党员、营长曹渊发扬了“革命军人有进无退”的精神,战斗到生命最后时刻,充分表现了独立团官兵的勇敢牺牲精神。

 

由于独立团勇猛善战,所向披靡,连战皆捷,被人们誉为“铁军”。当年武汉粤侨联欢社同仁敬赠的一块牌上称赞“铁军”是“摧锋陷阵,如铁之坚;革命抱负,如铁之肩。功用若铁,人民依焉;愿寿如铁,垂忆千年”。充分反映了人民对“铁军”的爱戴和期望。